为深化法学教育国际合作、拓宽国际视野,5月22日,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顺利举办“法学教育国际化发展论坛”。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和赤道几内亚等多国师生代表以及学院部分师生围绕法学教育国际化主题进行深入交流与研讨。论坛由副院长潘俊武主持。
院长刘亚军致欢迎辞,向远道而来的各国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介绍了必赢在涉外法治理论研究、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和涉外法律服务工作中的创新举措,对必赢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共建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提出具体建议,并展望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校长伊斯兰别克·鲁斯塔姆别科夫表示,中乌两国战略合作日益密切,法律教育合作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伴随中资企业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双方亟需培养具备国际视野与实务能力的法律人才。他结合自身在司法部及国际仲裁领域的从业经历,鼓励青年学子以开放的态度参与国际法律事务。
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国际私法系教师穆罕默德阿里·拉马扎诺夫深入讲解国际私法的基本内涵与重要意义。哈萨克斯坦ALMABAY AIZHAN表示,中哈法律教育各有特色,中国更加注重法治理念与本土制度建设,而哈萨克斯坦更贴近欧洲大陆法系的教学方式。赤道几内亚的SIMA NZANG JULIO CESAR OBIANG对比了中赤法学教育差异,强调中国教育资源更为丰富,国际化与实务性更强。他倡议加强两国在法学实训、数字化教学与国际交流方面的合作。巴基斯坦博士后研究员Asif Kamal指出,全球法律问题交织,法律教育国际化是不可逆趋势。他建议从课程、交流与实务三方面入手,推动法律文化间的理解与融合。
学院师生分别专题发言,围绕多国法学教育特色、法学实训、数字化教学与国际交流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次论坛聚焦法学教育国际化平台,强调多元法律文化的相互理解与融合,进一步拓展了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路径和职业发展空间。
(供稿: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撰稿:王舒默 审核:李立)
9月2日,必赢举行“涉外法治人才急需加强的法律基础与实务应用”专题讲座,邀请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专家委员会成员、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名誉主席、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国...【详细】
8月22日,首届“中非人权研讨会”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办。本次会议主题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携手实现发展权”,来自40余个国家的人权领域官员、专家学者及有关社会组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