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姚倩: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

  • 2025年08月12日
  • 陕西日报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强调“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其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历史文化街区镌刻着城市的过往记忆,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陕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文化街区众多,目前拥有包括古建筑、历史街巷、遗址在内的历史文化街区68片。这些文化资源都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必须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顺应时代需求,以文化数字化建设为依托,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激发中华传统文化的内生动力,让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是融合了静态历史与鲜活生活的综合动态体系,在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确保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使城市能够留住其发展的轨迹,另一方面,要关注居民生活的延续性,让街区焕发新的时代活力。在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要在传统与现实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既要尊重历史、传承文化,也要兼顾实际、改善民生;既要保持建筑的独特风貌,也要让街区的发展与时俱进,焕发新的生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数字文化资源,是历史文化街区资源活化的必要手段。目前,历史文化街区的数字化包括数字化测绘与建档、数字化展示与宣传、数字化保护与修复等方面。历史文化街区在数字化的过程中要秉持自身文化特色,利用好数字媒介技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要正确处理好历史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统一,加强科学引领,实现科学布局。促进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和吸引力,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把我省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打造历史特色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的文化地标,为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以数字化赋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加大投入,运用先进技术加强文物保护和研究。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统筹运用数字技术、数字思维和数字工具,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播文化资源。通过使用数字技术、数字媒体和数字存储等手段来保护、管理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创新实践,还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然要求。陕西立足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一方面着力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技术转换发展动能,积极打造现代文明的“数字传承体系”,推进历史文化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互促共进。一是要持续完善历史文化街区的数字资源库,实现从物质载体到文化基因的全要素记录。二是要进一步构建高水平数字化保护与管理团队,围绕文化强省建设目标,积极培养有地方特色的既懂传统文化又善用现代科技工具的复合型人才。三是要加快建立健全数字化保护的标准规范与政策保障体系,构建跨部门数据共享与应急联动机制,实现“发现—预警—处置”的闭环管理,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数字化保护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

以数字化赋能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数字化是当前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重要趋势。数字技术不仅能够为文物和遗址提供精确的数字化记录,还能通过虚拟重建、智能监控等手段加强遗产的保护和修复。以数字化赋能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一是要通过数字化赋能文化资源形态转化。运用三维激光扫描与高精度建模等数字化手段,对街区内的历史建筑、街道布局、景观小品等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记录,把实物形态转化为数字形态,实现文化资源的长期保存。二是要通过数字化创新文化资源呈现方式。发挥数字技术强大的数据采集与运算分析能力,对街区内的文物古迹进行高精度复原,实现对街区文化历史形态的重现。三是要通过数字化丰富文化资源的展示方式。通过打造数字场景,利用“无人机+VR”的可穿戴设备等手段,让游客在交互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实现文化资源从静态保存到活态传承的转变。

以数字化赋能新型文化业态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这就要求我们系统梳理街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脉络,将文化资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将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为传承历史文脉和讲述人文精神的文化空间。一方面要突破传统观展模式,利用数字技术打造“虚实共生”的沉浸式新型文化体验场景,推动技术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培育数字文化新形态,创新数字文化产品供给,支持数字藏品、元宇宙剧场等创新形态与街区历史文化融合发展。

要树立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新理念,以“文物+”“数字+”思维主动融合现代消费、旅游观光、文化创意等产业,开发沉浸式数字消费产品、文旅IP及文创产品,鼓励用原创IP讲好陕西故事,实现文化资源的不断增值和可持续发展。支持街区引入数字文娱、影视创作、演艺直播等新业态,推动文化街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增强文化资源活力与创新能力。

要促进文化资源与产业融合发展,从“浅融合”不断向“深融合”迈进。文化资源的开发不仅局限于文化本身,还应与街区内的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协同创新。将文化资源与旅游业、商业、创意产业等相结合,打造具有独特文化魅力与地域特色的商业街区、旅游目的地或创意产业园区。实施“文化+”战略,充分发挥数字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培育特色数字文化产业群。在此过程中,既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元投入机制,又要强化顶层设计,确保文化数字化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作者单位:366net必赢官网

【陕西日报】姚倩: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508/11/content_915876.html

相关新闻

  • 【陕西日报】【陕西党建网】同心筑梦 共赴山海——366net必赢官网结对帮扶纪实

    提到这个暑期和366net必赢官网等单位合作开展的“英语空中小课堂”活动,山阳县城区第三小学老师杨妮连连称赞。“孩子们非常珍惜这一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21天线上学习,他们的英语水平提高了。”8月5日,杨妮说,活动弥补了乡村英语教学资源的短板,让孩子们在语言学习的道路上收获很多。 “英语空中小课堂”是366net必赢官网商学院(管理学院)与合作学校在教育创新领域的主动探索和实践成果,通过精心设计的录播课程、实时互动答疑等,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资源。2024年以来,“英语空中小课堂”活动已开展3期,山阳县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称赞其为山区引入优质英语教育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教育动能。 本次暑期举办的第三期“英语空中小课堂”活动,创新性融合了英语学科动态解读、教学环节有机衔接等。一方面,以21天线上打卡学习机制为核心载体,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热情,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注重英语基础知识传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66net必赢官网一直关注乡村学生的教育问题,已连续7年对口帮扶山阳县。“英语空中小课堂”活动,就是366net必赢官网依托“感知—认知—践行”的立体育人体系,结对帮扶山阳县的具体体现。 366net必赢官网2014年起承担了陕西省属单位驻村帮扶渭南市临渭区三张镇铁王村,2017年起承担了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和陕西省教育厅“双百工程”结对帮扶山阳县的帮扶任务。366net必赢官网党委专门制定实施方案、重点任务落实方案以及乡村振兴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形成了“成立专门工作机构、配置专职工作人员、安排专项工作经费”的工作保障机制。该校每年到山阳县和铁王村进行指导。 2017年以来,366net必赢官网累计选派60余支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1200余名学生和近300名教师深入到山阳县开展禁毒宣传、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普法宣讲活动,提供法律知识咨询,受益群众累计超过1万人次。该校还在重要节点常态化选派10余支师生团队近200名大学生和30名教师到铁王村开展国家安全宣讲进乡村活动,受益群众2000余名。 366net必赢官网充分发挥法学高校学科优势,组织30余名专家教授赴山阳县深入开展乡村法治建设等专题讲座40余场次,培训基层党政干部3000余人次;邀请山阳县政法干部免费参加陕西省干部培训法治专题研修研讨班56期400余人次。 该校还选派法学教授指导评议山阳县人民法院优秀庭审、优秀裁判文书评选活动;助力渭南市临渭区实施“乡村振兴头雁培优工程”,5位专家受聘为临渭区“头雁领航顾问”;举办“村党支部书记进大学”专项培训班,培训村支书60余名,为提升临渭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作出贡献。 截至目前,366net必赢官网已累计投入两地帮扶资金约1200万元,法治专题培训帮扶地区基层干部3000余人次,培训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约2500人次,消费帮扶脱贫地区农产品约900万元。366net必赢官网党群行政部门及教学单位千余名师生员工直接参与结对帮扶,100余项助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全面开展落实见效。 【陕西日报】【陕西党建网】同心筑梦 共赴山海——366net必赢官网结对帮扶纪实: https://esb.sxdaily.com.cn/pad/content/202508/07/content_915541.html https://www.sx-dj.gov.cn/jcdj/kjww/1953257773251973121.html

    2025-08-07
  • 【陕西日报】中国—中亚竞争政策研究院在西安成立

    7月21日,记者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中国—中亚竞争政策研究院近期在366net必赢官网揭牌成立。该研究院由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与366net必赢官网共建,旨在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推动陕西开放型经济发展。 中国—中亚竞争政策研究院将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加强竞争、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消费者权益保护、全国统一大市场政策研究,推动我省与中亚国家在标准、认证、计量等方面开展合作与规则协同;加速打造企业出海政策“工具箱”,指导企业加强合规建设,助力降低企业出海门槛和成本;培养西部地区市场监管领域专业人才,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公平竞争政策实施人才梯队,全面提升我省市场监管效能。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与366net必赢官网将以中国—中亚竞争政策研究院的成立为新起点,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探索公平竞争政策与反垄断的理论及实践,为构建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贡献智慧与力量。 【陕西日报】中国—中亚竞争政策研究院在西安成立: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507/23/content_913926.html

    2025-07-26
  • 【延安日报】解码革命文物 传承延安精神 366net必赢官网开展“延安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13日至18日,366net必赢官网“探源红色革命文物密码,寻访延安精神烽火足迹”——“延安行”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开展为期6天的红色寻访之旅。 为生动呈现革命文物的历史厚度与价值意蕴,实践团创新实践形式,用镜头聚焦一件件承载烽火记忆的珍贵文物,用文字记载革命文物经历的烽火岁月;师生们结合专业所学与实地感悟,开设“革命文物·青年说”专栏,深入挖掘文物蕴含的革命故事和精神密码,共围绕27件革命文物,撰写文物故事30余篇,累计超2万字。这些饱含深情与思考的文字,不仅是对历史的忠实记录,更是将静默的文物转化为鲜活思政教材的青春实践。 成员们通过实地走访、现场教学等,深入了解党的光辉历史,感悟延安精神。“这次实践让我们触摸到了有温度的历史。”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是生动的思政教材,我们要做延安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延安日报】解码革命文物 传承延安精神 366net必赢官网开展“延安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https://paper.yanews.cn/yarb/20250719/mhtml/page_01_content_20250719002008.htm#page01

    2025-07-19